精神疾病患者康复,需要医院和家庭的共同参与,家庭照顾者的态度、行为、照护模式及社会支持水平,对患者功能改善具有积极的影响。
心理支持:提高患者的自信心,家人多给予正性鼓励,生活上多给予关心、支持和理解,减轻其自卑感;同时,督促患者多看一些有关精神及心理方面的书籍,使其了解更多的疾病知识;尊重他们的人格,满足其合理要求,尽量避免精神刺激,但也需掌握尺度,避免过分呵护。总之,给患者提供良好的康复环境十分重要。
生活技能的培养:许多精神疾病患者进入到康复期后表现为少语少动、生活懒散、经常独处,家人要多鼓励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,如:扫地、擦桌子、洗自己的衣物等。还应养成良好且规律的生活习惯,必要时制定详细的作息时间表,贴于显眼的地方,以便提醒自己。白天不宜多卧床,早睡早起,夜间保证足够睡眠时间,一般成人每天要7—8小时睡眠时间。
坚持治疗:家属要严格遵照医嘱按时按量督促患者服药,随着患者病情的稳定,培养患者服药自我管理的能力。未经医生同意,切不可擅自减药、停药,否则极易引起疾病复发。
观察病情变化:家属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,与患者一起认识复发前的先兆症状,如有异常表现,应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。
加强沟通:家属在日常生活中应多与患者交流沟通,相互理解,帮助患者学习用言语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、想法、情绪等,随时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,在恰当的时间多与患者分析所患疾病的症状,不要刻意回避,这样有助于恢复他们的自知力。
饮食合理,适量运动:保持膳食平衡,少吃油炸及高热量、高脂肪的食物,少饮可乐、浓茶、咖啡等刺激性饮料,多吃水果、蔬菜及高纤维的食物,同时,适量运动,如:散步、打球、慢跑等,每日至少保证运动1小时,防止体重的过度增长,减少躯体病的发生。 精神患者的家庭干预是精神病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,给患者营造一个舒适、温馨的康复环境,是精神患者康复期的重要保证,这样有利于巩固疗效,减少患者复发的次数。